(記者陳奕廷/綜合報導)2023年就要結束了,對年輕人來說,展望未來,恐怕面臨缺錢、缺房、缺退休金的困境,而勞退新制自提比率也反映了「缺」。實施18年的勞退新制到今年第3季,勞工自提比例僅有14%,每年成長不到1%,但月薪級距11萬以上自提率最高,達到48.11%。
更多引新聞:聯準會暗示明年多次降息!台股大漲衝今年新高 護國神山秒填息
圖/18年的勞退新制到今年第3季,勞工自提比例僅有14%,每年成長不到1%。(擷取Pexels圖庫)
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13日甫抵國門即前往立法院,針對退休金提撥機制進行質詢。吳欣盈為年度關鍵字「缺」提出解方,她認為國人應該及早準備退休金,提出勞退自提1%提至6%,若自提提滿6%,政府相對提撥5000元。
吳欣盈指出,與美國有51%、英國有79%相比,台灣就算到了2025年,以自提目標每年增加1.5%,也只有17.7%,因此建議勞動部能參考農退條例,為勞工自提提供獎勵,針對勞工自提比例達標的情況予以獎勵,若自提提滿6%,政府相對提撥5,000元,全體國人自提比例提升到5成,預估每年國庫支出約180億,相對於勞保的2570億補助,吳欣盈認為是可負擔的,且勞退的補助是直接進到勞工戶頭,跟勞保撥補不一樣。
主計處則回應,獎勵金會增加國家財政負擔;勞動部部長許銘春則表示,因為方案牽涉到財政,會再與相關部門做討論。
勞動部長許銘春回應,目前已依法提撥率達6%的事業單位共有3532家,占比0.61%,若提高1%,將使事業單位的成本增加390億元。主計處也表示,需要將政府整體的財政一併納入考量,不能單就勞保部分單獨處理,否則可能有增加財政負擔的風險。
許銘春進一步說明,修法將牽涉到制度的變革,影響勞資雙方的權益,未來將積極與各界持續溝通。她也透露,若為了鼓勵雇主提高提撥率,恐會涉及賦稅問題,可能提出相應的獎勵機制,同時也檢視法規面是否能夠朝向6%以上提高,預計在一個月內,提出更具體的方案。
勞退到底要不要自提?一直是各界討論的焦點,實際上算一算會發現,以月薪3萬元的勞工為例,如果從25歲就開始自提6%,假設到60歲薪資都沒有成長,以目前勞退平均年報酬4.26%、平均餘命24年、提繳35年估算,自提帳戶中會累積172.6萬元,月領9548元;加上雇主提撥的6%,月領金將有1萬9096元。
更多引新聞:台灣出口將進入成長週期!謝金河分析:ECFA相關「慘」業衰退2成以上
圖/如果從25歲就開始自提6%,提繳35年估算,加上雇主提撥的6%,月領金將有1萬9096元。(擷取Pexels圖庫)
如果月薪是5萬元,以相同條件計算,等到60歲能提領時,倘沒有自提,則月領1萬5944元,但若勞工有自提6%,則月領金額能達到3萬1888元。
專家呼籲不要小看複利加時間的威力,即使月薪3萬元的勞工,能堅持自提35年,最後能月領1.9萬元,所得替代率超過50%。
更多引新聞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