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周德瑄/綜合報導)中國湖南省株洲市近日發生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。一名62歲長期病痛纏身的老婦因病情惡化,急需5萬元人民幣(約新台幣21萬元)支付醫療費用。家屬攜帶證件前往銀行取款,卻因銀行堅持「本人到場」規定而受阻。最終,家屬不得不將幾近昏迷的老婦推至銀行,但因流程延誤近兩小時,老婦不幸在銀行門外心跳停止,搶救無效身亡。
據了解,該老婦因多年臥病在床且近期摔斷腿,病情突然加重,急需資金救治。其女兒攜帶相關身份證明文件,前往中國農業銀行株洲田心分行提取老婦帳戶中的存款,這筆款項據稱包含其亡夫留下的撫恤金。然而,銀行行員以安全規範為由,要求帳戶持有人親自到場辦理,未能考慮病人無法行動的特殊情況。
示意圖/中國一名婦人命喪銀行前引起熱議。(擷取自Pixabay)
家屬多次向銀行說明老婦病重、無法到場,仍未獲通融。無奈之下,家屬用輪椅將半昏迷的老婦推至銀行。然而,老婦當時已無法完成臉部辨識等驗證程序,且家屬未能提供正確密碼,導致取款流程卡關。據家屬描述,銀行未積極協助加快處理,整個過程耗費近兩小時,直至銀行接近下班時間仍未成功取款。期間,老婦病情急劇惡化,最終在銀行門外不幸離世。
此事在中國社群媒體引發熱烈討論,網友紛紛批評銀行制度僵化,認為「救命錢被規章卡死」、「銀行存錢熱情,取錢設障」,並質疑為何未提供上門服務等替代方案。根據現場目擊者透露,當時家屬情緒激動,未能清楚說明病情嚴重性,可能導致溝通不足,錯失其他解決途徑。
中國農業銀行已證實事件並回應,表示若儲戶因病無法親自到場,可由他人代辦取款,目前已成立專案小組配合警方調查。當地警方亦介入,詳細責任歸屬尚待釐清。法律專家指出,銀行未在緊急情況下靈活處理,可能違反公平原則,應承擔相應責任。
更多引新聞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