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洪承恩/綜合報導)位於屏東的核三廠昨(6日)上午發生火警,現場冒出大量黑煙,引起社會關注。火警發生於廠內廢棄空壓機廠房南側的冷卻水塔,起火原因初步判定為施工人員切割管路時產生火星,因風勢影響導致燃燒。火勢於12分鐘內撲滅,無人員傷亡,台電與核安會皆表示機組運轉及輻射安全無虞。然而,由於廠方未及時通報地方政府與居民,導致地方不滿,進一步引發爭議。
恆春鎮代表會主席趙記明對於核三廠未即時通報強烈不滿,開車衝撞廠門表達抗議,並與警方發生對峙。居民亦抱怨事發當下毫無警報通知,直至消防車趕赴現場才得知火警發生。核三廠鄰近南灣、後壁湖等知名景點,最近的住家距離僅約2.4公里,居民憂心若遇更大規模事故,應變措施是否足夠。
圖/核三廠6日上午11點多發生火警,雖然火警迅速撲滅,不過引起當地居民不滿。(翻攝恆春半島公共事務討論社團臉書)
環保團體綠盟指出,核三廠過去安全紀錄不佳,多次發生火災,暴露設備老舊與防災管理不足的問題。他們強調,核三廠除役在即,這次事故再次凸顯核電廠延役的風險,呼籲政府審慎考量延役政策,避免核安隱患持續惡化。綠盟也批評核三廠的通報機制未完善,若發生更嚴重事故,救災人員與周邊居民恐缺乏適當應變時間。
圖/核三廠6日上午11點多發生火警,雖然火警迅速撲滅,不過引起當地居民不滿。(翻攝恆春半島公共事務討論社團臉書)
台電則回應,火警發生後已依規定通報核安監管中心、屏東縣政府及恆春鎮公所,並承諾檢討通報流程,以確保未來突發事件的即時應對。針對屏東縣政府擬開罰一事,台電表示將進一步說明並配合相關調查。
此次火警事件不僅反映核電廠安全管理問題,也凸顯地方政府與居民對於核電場域風險的高度關切。未來如何加強核電廠安全管理、提升地方通報機制,將成為核能政策討論的重要議題。
更多引新聞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