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馮康蕙/綜合報導)胃癌是台灣相當常見的癌症之一,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3,700人新發生胃癌,且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兩倍,胃癌的發生因子很多,其中又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最重要的發病因素,研究顯示,約有九成的胃癌患者都曾感染此菌。
示意圖/(擷取自FREEPIK)
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於臉書發文分享,一名40歲女性患者因為忽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,導致最終罹患胃癌第三期,所幸在經過三年積極治療和調理之後,狀態恢復良好。對此,專家指出,經常食用高鹽、醃漬、煙燻或燒烤食物,抽菸、過度飲酒,以及家族遺傳等因素,都會增加罹患胃癌機率。
劉博仁提到,想要預防胃癌,應該要從日常生活著手,避免接觸風險因子。首先,健康飲食很重要,避免食用不潔食物與飲水,少吃醃漬、煙燻、高鹽及燒烤食物,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。第二,戒菸限酒,吸菸者罹患胃癌的風險較非吸菸者高出2.52倍,過度飲酒也會增加風險。
此外,劉博仁也強調,定期檢查也是預防胃癌的關鍵,若有長期胃痛、胃脹、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應及早就醫,有胃癌家族史或其他胃部疾病者,也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,感染者應接受除菌治療並定期檢查。
劉博仁表示,從事預防醫學這十多年來,幾乎每位患者都會檢查幽門螺旋桿菌,也幫許多患者清除幽門螺旋桿菌,降低他們5罹患胃癌的風險,因此醫師提醒,重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重要性,及早檢測與治療,並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,才能有效預防胃癌的發生。
更多引新聞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