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 許韋傑/綜合報導)一塊餅乾,可能不只卡住你的體重,還可能影響你的大腦發展。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在個人臉書專頁分享一名學員的經驗,原本在高碳日攝取超市常見的便宜甜點與餅乾,但改吃以真奶油製作的千層蛋糕後,卡關已久的體重竟出現明顯變化。他指出,問題根源在於這些含有奶精、棕櫚油等成分的「超加工食品」,長期可能引發慢性發炎,影響身體代謝。
蕭醫師表示,單靠熱量赤字並不足以突破減重停滯期,重點在於幫助身體「脫離超加工食品引發的慢性發炎狀態」,才能真正回復代謝力。他近期研讀《80/20健康擇食指南》,呼籲民眾善用 NOVA 四級分類法,檢視日常飲食中隱藏的風險食材。
根據《JAMA Neurology》追蹤 8 年的研究顯示,每日若有超過 20% 熱量來自超加工食品(UPFs),成年人的認知能力退化速度會比攝取較低者快上 28%。另一項英國研究則發現,從3歲開始以UPFs為主的孩童,到8歲時平均智商明顯低於同齡者。
圖/翻攝 減重醫師 蕭捷健 臉書
超加工食物,正悄悄傷害你的大腦與腸道
蕭醫師指出,UPFs除了導致肥胖,更可能透過三種機制傷害大腦:
-
慢性低度發炎:精製糖、飽和脂肪及人工添加物會增加腸道通透性,引發內毒素進入血液,誘發全身性發炎。
-
腸-腦軸失衡:菌相多樣性減少、短鏈脂肪酸減少,導致突觸可塑性降低,影響情緒與認知功能。
-
微塑膠穿腦:部分UPFs與包裝材料中含有微塑膠,可能穿越血腦障壁,引發氧化壓力與神經發炎。
如何簡單判斷?一盤菜先看加工級別
蕭捷健建議,與其空泛地說「少吃零食」,不如從餐盤開始篩選。他提出簡單原則:「80%選擇第1至第3級食物,20%保留為享樂性食物,第4級超加工食品每日最多一手掌大。」學會讀懂成分表,看到「高果糖糖漿、植物奶精、氫化油」等字眼,就應該放回架上。
至於不少人減重會搭配的蛋白粉,蕭醫師強調乳清蛋白與大豆分離蛋白屬於第3級加工食品,仍保有營養,不屬於UPFs。他也指出,目前臨床試驗普遍認為蛋白粉適量攝取對增肌與減脂有幫助,並未觀察到類似UPFs造成的腸道或發炎風險。
減重策略不只看熱量,更要「選對食物」
蕭捷健也提到,碳水循環法若結合80/20原則更為有效,高碳日可攝取白飯、麵包等天然碳水,但仍應避免餅乾、蛋糕、速食等超加工食品。他強調,「慢性發炎才是你減重卡關的真正敵人。」
若你正在為體重遲遲不降而苦惱,不妨從今天起開始審視你手中的食物,也許改掉一個看似微小的飲食習慣,就能讓健康與代謝迎來轉機。
更多引新聞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