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周德瑄/綜合報導)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年度進香活動於5月11日圓滿落幕,歷時10天9夜的徒步朝聖吸引了超過32.9萬人報名參與,創下歷史新高,較去年激增近一倍。這場橫跨台灣中部至雲林北港的宗教盛事,不僅成為國內關注焦點,也引起國際媒體BBC的深入報導與分析。
本次進香活動除了人數再創紀錄外,參與者的年齡層也呈現年輕化趨勢。從過去多以中老年信眾為主,到如今眾多年輕人熱情投入,顯示傳統信仰正在轉型為具社群意涵與文化認同的新型儀式。許多參與者透過 Instagram、Threads 等社群平台記錄進香過程,並利用GPS定位追蹤媽祖的即時行蹤,讓這場古老儀典在科技輔助下煥發新生。
圖/BBC分析為何那麼多人喜歡白沙屯媽祖進香。(翻攝自白沙屯拱天宮臉書)
BBC報導指出,白沙屯媽祖進香的成功,展現的不僅是宗教虔誠,更折射出台灣社會的多元與包容。從同婚議題到性別平權,年輕世代在進香路途中尋求心靈支持與文化認同,甚至透過「媽祖的愛不分性別」等倡議向社會傳達包容與平等的信念。
宗教人類學者接受BBC訪問時表示,媽祖信仰在台灣的獨特性,體現在「無固定路線」的遶境設計,象徵信徒對神明的信任與對未知的接納,也與台灣人在快速變遷社會中展現的彈性與韌性相互呼應。他指出,媽祖信仰已經不僅是宗教,更是一種跨世代的社會凝聚力,「從鄉鎮小廟到都會直播,媽祖正以嶄新形式串連台灣人的集體情感與認同。」
更多引新聞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