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馮康蕙/綜合報導)如果雙腳出現不對稱的腫脹,或是開始有下肢皮膚變硬、變深的情況時,就要當心可能是「髂靜脈壓迫症候群」,國泰綜合醫院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黃晨祐表示,這類症狀的發生率約為15-20%,且大多都沒有症狀,尤其好發在20到50歲女性,尤其是懷孕後或服用避孕藥的族群風險更大,需要特別留意。
圖/擷取自FREEPIK
黃晨祐醫師表示,脊椎側彎會導致總髂靜脈更大程度的被動脈壓迫,另外,長期缺水會讓血液黏稠度增加,造成血流不順、惡性腫瘤或自體免疫疾病的情形,進而導致身體呈現高凝血狀態,這些都會讓靜脈高壓的情況更加嚴重,甚至併發深層靜脈血栓、肺動脈栓塞等。髂靜脈壓迫造成的下肢靜脈高壓,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,但隨著時間變長,就可能出現靜脈曲張惡化、下肢腫痛等病症,但在休息或抬腿後就會有所改善,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靜脈壓力上升,小腿部分會開始出現皮膚色素沈澱、表層也漸漸變硬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不易癒合的潰瘍傷口。
黃晨祐醫師指出,在臨床上如果懷疑有髂靜脈壓迫的情況,會先安排血管超音波來檢查,並搭配骨盆腔電腦斷層來判斷受壓迫的位置和程度,而除了髂動脈造成的壓迫之外,骨盆腔腫瘤、脊椎病變或是子宮肌瘤也都會壓迫總髂靜脈,造成靜脈高壓的症狀,至於靜脈高壓的治療方式,醫師解釋,症狀較輕微的可以採用穿彈性襪、避免久坐久站及定期抬腿等保守治療,症狀較嚴重的患者,則可採用微創的靜脈支架手術處理。
醫師提醒,髂靜脈壓迫不易察覺,若再加上平時久坐久站、服用避孕藥,或是本身有慢性病問題,使體內處在高凝血狀態的話,都很容易併發急性深部靜脈栓塞,建議平時可以多進行核心運動來鍛鍊腰椎、並避免坐臥時間過長,再搭配補充足夠水分,以避免血液黏稠度上升,若是發現雙腳有不對稱的腫脹、或是皮膚有色素沉澱等異樣時,就應該盡早就醫檢查治療,才能減少相關的併發症風險。
更多引新聞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