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林忠勳/專訪)炎炎夏日,越來越多人選擇投入戶外活動,登山避暑成為最受歡迎的選擇之一;然而登山,原本看似平凡的休閒活動,隨著參與人數增加,山難事件的發生頻率也逐漸上升,引發了各界對登山安全的廣泛關注。
「因為在很多的網紅、播客的倡導之下,可能為了節目效果,穿著、裝備不太適合去爬山;相對也會造成一般民眾誤會,覺得網紅都直接穿個韻律褲、穿個小可愛,就可以去爬山,那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?也因為認知上的誤差,導致準備不是那麼充足。」
新北市消防局特搜大隊組長周祐陞接受《艾瑞克引新聞》訪談中,深入探討了山難的成因、救援過程中的挑戰,以及如何有效防範這些危險。
登山興起伴隨山難增多
周祐陞表示,「你前面要先做足功課,包括天氣資訊,最好能夠抓到一個禮拜,這個是最重要的;另外,還要注意說山裡面,最重要就是保暖,因為我們登山有一個『333』原則,失溫3小時、然後沒有喝水3天、沒有進食3週,就會死亡。」
周祐陞透露,光是去年消防單位就處理了超過五百多起的登山救援案件,顯示出登山活動背後潛藏的風險;其中,一個重要原因是許多登山者未能充分準備,忽視了裝備、體能與天氣狀況的重要性。
周祐陞說,「我們都會希望說,登山者盡量能夠在下午兩、三點前從山裡面出來,因為其實在山裡面的氣候、溫度、還有天氣狀況、明暗度,在下午兩、三點以後的變化會非常大、非常急速,很有可能大概在下午三、四點,山路都已經暗掉了,萬一沒有帶手電筒,就會相對有危險;另外,如果是屬於大眾路線,一般民眾在戒心上面會比較減緩、會比較低。」
山難救援困難重重
面對山難救援時,消防隊員們經常面臨嚴峻的挑戰,山區環境的惡劣以及地形的複雜,往往使得救援行動困難重重;周祐陞提到,許多救援行動發生在中級山區,這些山區雖然海拔不高,但卻因為天氣變化快、地形險惡,成為山難的高機率地區。
周祐陞指出,救援過程中,消防隊員們不僅要面對自然環境的挑戰,還需應對心理壓力;一些特殊的救援任務,像是黑山救援行動,隊員們需要在極端條件下進行破壞與救援,甚至有時會遇到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,這些經歷不僅考驗著救援人員的專業能力,更挑戰著他們的心理素質。
周祐陞分享,他曾參與2022年和碩聯合科技前蔡姓副總裁滿月圓山難案,在救援過程中的一個驚險經歷,提到當時在進行河床搜索時,突如其來的巨石滑落,差點造成隊員的傷亡。
周祐陞回憶,「突然一大塊石頭從上面滾下來,撞擊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、蹦蹦蹦很大聲!當時我們在一個大概45度到50度的斜坡上面、坡度很陡,我們趕快躲在樹後面,結果石頭直接砸過來,我的隊員直接叫了一聲,然後石頭就彈開,幸好有背包擋住才沒事,運氣真的很好;那時候我的腦海裡面,一直出現人生的跑馬燈。」
山中靈異現象
在訪談中,周祐陞提到了一些救援過程中遇到的靈異現象,例如在搜索一名失蹤登山客時,明明在距離主要路線僅二、三十公尺的地方,卻來回多次搜索卻一直找不到,直到後來由搜救犬的警戒反應才發現該名登山客的遺體;這些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,往往讓人聯想到台灣廣為人知的「魔神仔」傳說。
周祐陞說,「我們曾經有遇過失蹤很多天,當時找了很久,才發現她抱著一顆樹,而那棵樹幹下面是空的,她從下面就一直抱著。我們發現她的時候已經是兩、三天後,但她還活著;我們找到她的時候,問她為什麼這樣做,她說有人指示她這樣做;問她說有沒有聽到我們在叫,她說有聽到聲音,可是有其他人,要把她帶到其他地方。」
周祐陞認為,這些難以解釋的現象,讓警義消搜救隊員在山區的搜救行動中,保持著對自然的敬畏,有時會進行簡單的祭拜儀式,以求任務的順利完成。
花小錢自救,不要省小錢卻賠上性命
周祐陞強調,為了避免山難的發生,登山前充分準備的重要性,直指許多登山者因為省錢或疏忽,忽略了購買或租借必要裝備的重要性,這樣的心態常常導致悲劇的發生,現代科技已經提供了許多有效的安全設備,例如GPS衛星定位器、離線地圖應用程式等,這些設備能夠在緊急時刻救命;然而,許多登山者為了省下一點錢,卻選擇不使用這些裝備,最終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。
「這是花小錢自救,不要省小錢卻賠上性命的問題」,周祐陞提醒,登山前投資在這些安全裝備上,實際上是對自己生命安全的一種保險;此外,他也建議登山者在出發前,務必向家人或朋友告知自己的登山計畫,並保持通訊暢通,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聯絡求助。
更多引新聞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