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記者林忠勳/專訪)「十殿閻王最原始的觀念,只是管理地府行政的單位,後來道教一直演變加上吸收了佛教觀念之後,才有了輪迴的概念;有輪迴就需要審判,才延伸有拔舌、鐵柱等地獄。」
在最新一集的《艾瑞克引新聞》中,主持人李志華和林忠勳邀請了民俗專家、解籤達人黃彥昇,深入探討了陰間地府的組織架構;這期節目不僅解答了觀眾對地府神明的諸多疑問,還揭示了東嶽大帝、十殿閻王及地藏王菩薩、太乙救苦天尊等神明角色的真實職能。
東嶽大帝與酆都大帝
「東嶽就是中國的泰山,古代人認為我們人往生後就是到泰山,有另外一個世界;東嶽大帝原是泰山府君,也就是泰山神,負責掌管人間與地府,祂最後才慢慢的人格化,才有我們現在看到的東嶽大帝,至於酆都大帝的信仰,演變來自於北方鬼國的概念,兩者角色極為類似。」
黃彥昇首先介紹了地府的最高領導人—東嶽大帝,根據傳統信仰,東嶽大帝掌管整個陰間,而酆都大帝則是陰間地府的首都市長,兩者的角色有些重疊,但在不同的時期和地區,他們的地位和職能可能會有所變化;東嶽大帝的權威主要來自於其作為陰間最高領袖的地位,而酆都大帝則負責管理陰間的首都和重要事務。
地府行政管理:十殿閻王與轄下七十五司
十殿閻王常被誤認為是負責審判亡魂的存在,但黃彥昇解釋,其實最初的十殿閻王僅是陰間的高階行政官員,負責管理亡魂的食衣住行;隨著道教吸收佛教的輪迴概念,十殿閻王的角色逐漸演變,加入了審判功能,例如拔舌地獄、鐵柱地獄等懲罰措施。這些審判功能主要用來懲罰那些在生前作惡多端的人,進一步強調了道德約束的重要性。
每位閻王旁邊都有文武判官,負責協助管理和審判亡魂。地府內還設有75個司,類似於現代政府的各部門。這些司的職能涵蓋了速報、城隍、土木等多個方面,確保陰間的行政運作順利。舉例來說,速報司負責人往生後的通知工作,類似於通信部門;而天下城隍司則負責管理城隍廟的相關事務,確保城隍廟能夠正常運作並接待亡魂。
慈悲救苦:地藏王菩薩與太乙救苦天尊
在道教與佛教的融合過程中,地藏王菩薩和太乙救苦天尊成為了陰間的兩大超然存在,他們的職能主要是救度和輔導亡魂,類似於現代的退輔會,地藏王菩薩許下了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的宏願;而太乙救苦天尊則不斷在陰間巡視,救助需要幫助的靈魂,這兩位神明的存在,讓陰間的運作更具人性化,並給予亡魂們更多的希望和救贖。
太乙救苦天尊的信仰起源於古老的自然崇拜,隨著時間的推移,逐漸演變成為道教中重要的神明之一;黃彥昇表示,根據學者蕭登福的研究,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源自於楚辭中的「東皇太一」,化身於天地人三界,在天界居於東方長樂淨土、在地獄薦拔亡魂、在人間則尋聲救苦,具有此三種神格,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是一位留著長鬍子的男性,騎乘著九頭獅子,象徵著他的神聖和威嚴。
地藏王菩薩是佛教中四大菩薩之一,以其宏大的救度願力而聞名,地藏王菩薩立下的誓言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,表明了菩薩將一直留在地獄中,救度所有受苦的靈魂,直到地獄空無一人;這一宏願使得地藏王菩薩在佛、道教信徒中享有極高的崇敬,祂的形象通常是一位慈悲的僧人,手持錫杖和寶珠,象徵著引導迷途靈魂的光明和智慧。
農曆七月持正念與尊重
節目最後,強調了在農曆七月期間保持正念和尊重的重要性,雖然這個月被視為鬼月,但實際上有眾多神明在默默護佑著我們;每個人應該心存感恩,尊重陰間的規律與秩序,並透過舉行各種祭祀活動,來安撫這些靈魂,祈求平安。
這些習俗的背後,其實是對陰間神明的信任和感恩,確保人間和陰間的和諧共處,保持正確的心態不僅能夠順利度過農曆七月,還能讓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與安寧。
更多引新聞報導